甜瓜根腐病的
甜瓜黑點根腐病

中文名: 甜瓜黑點根腐病
別名:病原中文名: 坎諾單孢菌
病原分類地位: 子囊菌亞門
病害類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甜瓜
主要為害部位: 根部
為害癥狀:
植株呈萎凋狀,拔出根部根系呈水浸狀褐變枯死,須根脫落,在枯死的根上散生有很多小黑粒點,即病原菌的子囊殼。臺灣調查發病率27.5~58%。
病原形態特征:
Monosporascus cannonballus Pollack et Ueeker稱坎諾單孢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病根用自來水沖凈后吸干,置于瓊脂平板上,25℃培養72小時后可見長出菌絲,在病根上的子囊殼直徑300~400微米;子囊初為棍棒狀,后變卵形,大小60~80×40~50微米,初期子囊內生出2個子囊孢子,大都只有1個能繼續發育;子囊孢子球形,未成熟時無色至褐色,成熟后黑色,大小30~50微米,每個子囊殼里生有子囊孢子1l~61個。在PDA培養基上,產生少量初為白色。后變灰色至暗灰色的氣生菌絲,30天后可形成黑色子囊殼,每cm2可形成19~25個。該菌在5~30℃都能生長,菌絲生長最適溫度30℃,子囊殼形成所需溫度20~30℃,25℃最適。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子囊殼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據試驗在PDA平面培養基上生長8天的菌絲體切碎后拌入滅菌土壤中后,栽植農友香蘭甜瓜幼苗,經35天后植株發病死亡,病部又形成子囊殼,進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1)棚室或露地栽培的,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減少化肥施用量。(2)無土栽培時,要及時更換營養液,防止病菌積累。(3)選用黃金瓜等耐濕性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