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灰霉病的防治
西葫蘆灰霉病

西葫蘆灰霉病

西葫蘆灰霉病



【病因】西葫蘆灰霉病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花、幼果、葉、莖或較大的果實。病菌首先從凋萎的雌花開始侵入,侵染初期花瓣呈水浸狀;后變軟腐爛并生長出灰褐色霉層,后病菌逐漸向幼果發展,受害部位先變軟腐爛,后著生大量灰色霉層;也可導致莖葉發病,葉片上形成不規則大斑,中央有褐色輪紋,繞莖一周后可造成莖蔓折斷。
病變主要區域
西葫蘆灰霉病為害花、幼瓜、莖、葉等,以為害花和幼瓜最為普遍。
【癥狀】發病初期,花蕾、幼瓜蒂部成水漬狀,色漸變淺,病部變軟、腐爛。潮濕時,病斑表面密生灰黑色霉狀物。花冠枯萎腐爛,瓜條停止生長,瓜尖腐爛。葉部發病,病斑初為水漬狀,后變為淺灰褐色,病斑直徑達0.2-0.25厘米,其邊緣較明顯,中間有時有灰色霉狀物,有時有不明顯的輪紋。莖上發病,潰爛,生灰褐色霉狀物,前部瓜蔓折斷死亡。
【防治方法】一、首先要調控好溫室內的溫濕度,要利用溫室封閉的特點,創造一個高溫、低濕的生態環境條件,控制灰霉病的發生與發展。
溫室內,夜間空氣相對濕度多高于90%,清晨拉苫后,要隨即開啟通風口,通風排濕,降低室內濕度,并以較低溫度控制病害發展。9點后室內溫度上升加速時,關閉通風口,使室內溫度快速提升至34℃,并要盡力維持在33--34℃,以高溫降低室內空氣濕度和控制該病發生。下午3點后逐漸加大通風口,加速排濕。覆蓋草苫前,只要室溫不低于16℃要盡量加大風口,若溫度低于16℃,須及時關閉風口進行保溫。放苫后,可于22點前后,再次從草苫的下面開啟風口(通風口開啟的大小,以清晨室內溫度不低于10℃為限),通風排濕,降低室內空氣濕度,使環境條件不利于病孢子囊的形成和萌發浸染。 如果西葫蘆灰霉病已經發生并蔓延開了,可進行高溫滅菌處理:在晴天的清晨先通風澆水、落秧,使黃瓜瓜秧生長點處于同一高度,10點時,關閉風口,封閉溫室,進行提溫。注意觀察溫度(從頂風口均勻分散吊放2--3個溫度計,吊放高度于生長點同)當溫度達到42℃時,開始記錄時間,維持42℃--44℃達2個小時,后逐漸通風,緩慢降溫至30℃。可比較徹底的殺滅病菌與孢子囊。
第二要注意實行輪作,增施有機肥料,合理肥水,調控平衡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促進瓜秧健壯;
第三要注意及時噴藥保護和防治,注意!每次灌水之前,必須事先細致噴灑防病藥液保護植株不受病菌侵染。平時,在發病以前,每10—15天噴灑1次1:0.7:240--200倍波爾多液。如果已經開始發病可采用下列藥液交替使用、細致噴灑植株:72%杜邦克露800倍+80%乙磷鋁500倍液,72.2%普力克700倍液,天達裕豐2000倍液,72霜疫力克600—800倍液,96%天達惡霉靈3000-6000倍液, 80%乙磷鋁500倍+64%殺毒礬500倍液,70%甲霜靈錳鋅或乙磷鋁錳鋅500倍液,綠乳銅800倍液,特立克800倍液,克霜氰600倍液,ND-901制劑6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銅高尚600倍液,1:4:600倍液銅皂液等每5—7天1次。注意每10—14天須摻加1次600倍天達—2116,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和防治效果。
注意!噴藥要在晴天進行,要細致周密,操作時要開啟風口,促進藥液加速蒸發干燥,提高防治效果。
二、及時摘除開敗的花冠。花冠濕度大,容易感染灰霉病,如果不及時摘除,必然傳染至幼瓜,因此花冠開敗后變色時,應及時摘除,防止感染灰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