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白斑病的防治
白斑病

白斑病



【癥狀】
發(fā)病初期在葉片上散生灰白色圓形病斑,后擴大成淺灰色圓形至近圓形斑,病斑周緣有時有暈環(huán)。葉背病斑周緣多不明顯,隨病情發(fā)展病斑兩面呈現(xiàn)不明顯輪紋。空氣潮濕,后期病斑背面產(chǎn)生灰白色絨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情嚴重時,多個病斑連接成片,終致葉片枯死,病斑一般不穿孔。葉柄染病,多形成近橢圓形斑,灰白至灰褐色,邊緣模糊呈放射狀,病斑表面色澤不均,凹凸不平,濕度大時病部呈水漬狀壞死腐爛。
【病因】
由白斑小尾孢侵染引起。病菌分生孢子梗束生,無色,正直或彎曲,頂端圓截,其上著生一個分生孢子,大小為(7.0~17.5)微米×(2.5~3.5)微米。分生孢子針形,無色透明,基部稍膨大,鈍圓,頂端稍尖,直或微彎,具1~4個隔膜,大小為(30~95)微米×(2~3)微米。
此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亦為害葉柄。病菌主要以菌絲和菌絲塊隨病殘組織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chǎn)生分生孢子通過澆水或降雨飛濺形成初侵染,發(fā)病后產(chǎn)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病菌對溫度要求不嚴格,5~28℃下均可發(fā)病,以11~23℃對病菌適宜。旬均溫23℃左右,相對濕度高于62%,降雨達16毫米以上,雨后12~16天即開始發(fā)病。菜心生長期低溫多雨或在梅雨季后,發(fā)病普遍。此外,一般土壤黏重、地勢低洼、種植期正逢雨季或與白菜類蔬菜連作,發(fā)病嚴重。
【防治方法】
1、平整土地,重病區(qū)實行與非白菜類蔬菜2~3年輪作。
2、避開雨季適期栽種,增施底肥,生長期加強管理,避免田間積水。
發(fā)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600倍液,或2%加收米水劑600~800倍液噴霧,10~15天防治1次,根據(jù)病情防治1~3次。
以上藥劑,請參照生產(chǎn)廠家的產(chǎn)品使用說明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