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細菌性斑點病的防治
青花菜細菌性斑點病

青花菜細菌性斑點病

青花菜細菌性斑點病



【癥狀】此病在全生育期均可發生。先在葉背面產生水漬狀小點,暗綠色,逐漸發展成0.2~0.5mm大小灰褐至暗褐色近圓形壞死斑,中央明顯凹陷,邊緣常有一水漬狀暗綠色暈環。葉面病斑呈灰褐至暗褐色,形狀不規則,邊緣顏色較深,呈油漬狀。多個病斑相互連接成壞死斑塊,空氣干燥時易破裂脫落穿孔,致葉片壞死。病害嚴重時,植株全部葉片均可染病,基部3~5片葉可因病枯死。
【病因】病菌在種子內或隨病殘體越冬,成為翌年發病的初侵染源。在田間通過降雨、澆水、農事操作和昆蟲進行傳播,形成再侵染,致病害發展蔓延。病菌生長溫度為4~41℃,最適生長溫度25~27℃。高溫高濕有利于發病。青花菜生長期多陰雨、多霧,或晝夜溫差大、田間結露時間長,病害發生嚴重。此外,管理粗放、土壤貧瘠、植株生長衰弱,病害發生較重。田間常與角斑病混合發生而加重對寄主的為害。
【防治方法】
1.選用或引進較抗病品種。
2.實行與非十字花科、茄科、傘形花科蔬菜輪作。
3.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發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47%加瑞衣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或58.3%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600~800倍液,或25%噻枯唑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30%絡氨銅水劑350倍液,或新植霉素、農用鏈霉素5000倍液噴霧,10~15天防治1次,視病情防治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