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藍霜霉病的防治
紫甘藍霜霉病

紫甘藍霜霉病

紫甘藍霜霉病



【癥狀】紫甘藍葉片染病,下部葉片出現邊緣不明顯的受葉脈限制的黃色斑,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有的在葉面產生稍凹陷的紫褐色或灰黑色不規則病斑,生有黑褐色污點,潮濕時葉背可見稀疏的白霉,葉背面病斑上,也有明顯的黑褐色斑點,略突起,上有白色霉層,嚴重的葉片枯黃脫落;花梗染病,病部易折倒,影響結實。
【病因】北方青花菜種植區春、秋兩季青花菜、花椰菜的初侵染源分別來自越冬、越夏活體寄主上的菌絲體或卵孢子;而南方種植區初侵染源來自田間越冬的十字花科蕓苔屬蔬菜上的病菌。氣溫16~20℃,相對濕度大或植株表面有水滴條件下,該病易發生,北方春季發病較秋季重,南方冬春兩季普遍發生。花梗抽出及花球形成期或反季節栽培時遇有陰雨連綿、氣溫低易發病,南方棚室不加溫冬季也發病。
【防治方法】
(1)種植碧杉、碧松、上海1號等優良品種。
(2)反季節栽培時,因地制宜,確定播種期。
(3)在中短期測報基礎上掌握在發現中心病株后開始噴灑4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150~2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霜脲錳鋅(克抗靈)8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乙;錳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60~70升,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對克露、甲霜靈錳鋅產生抗藥性的可改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采收前7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