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炭疽病的防治
茼蒿炭疽病

茼蒿炭疽病

茼蒿炭疽病



【癥狀】主要危害葉片。葉斑多數從葉緣開始,半圓形(邊緣)或近圓形(葉面),橫徑4~7毫米不等,灰褐色至褐色,邊緣色較深,發病與健康部位分界明顯或不甚明顯,有的斑面微現輪紋,潮濕時斑面出現朱紅色針頭大液點或小黑點,此即為本病病征(分孢盤和分生孢子)。
【病因】病原為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s.〕,歸半知菌亞門。病菌以菌絲體和分孢盤在病株上或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存活越冬,翌春溫濕適宜時,分孢盤產生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濺射或小昆蟲的活動等媒介傳播,從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致病。發病后病部又形成新的分孢盤和分生孢子,作為再次侵染接種體進行侵染致病。在廣東周年都有茼蒿等菊科蔬菜種植的地方,病菌在田間不同寄主上輾轉傳播危害,無明顯越冬期。通常本病在溫暖多濕、霧大露重的天氣有利于發生。植地低濕、排水不良,或過度密植,或偏施過施氮肥的地塊和植株較易發病,品種間抗性差異尚缺少調查比較,在廣州,本病同輪斑病一樣,以大葉茼蒿發病為多見。
【防治方法】本病防治原理和措施與防治茼蒿黑斑(輪斑)病基本相同。應采取以栽培防病為基礎,藥劑防治為輔助的綜合防治措施。認真防治好黑斑病或炭疽病,皆可收到兼治之效。在以炭疽病為主的地方或田塊,用藥除參照茼蒿黑斑(輪斑)病外,還可選噴25%炭特靈可濕粉6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濕粉1 000~1 500倍液,或25%應得懸浮劑1 000倍液。2~3次,隔7~10天1次,前密后疏,噴勻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