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白腐病的防治
大蔥白腐病

大蔥白腐病

大蔥白腐病



【癥狀】受害植株葉尖變黃,植株矮化枯死,莖基部組織變軟,以后呈干腐狀,微凹陷,灰黑色,并沿莖基部向上擴展,地下部變黑腐敗。葉鞘表面或組織內生有稠密的白色絨狀霉,逐漸變成灰黑色,并迅速形成大量菌核。菌核圓形較小,大小為0.5-1毫米,常彼此重疊成菌核塊,菌核塊厚度有時可達5毫米左右。
【病因】白腐病由蔥核盤菌侵染引起,以菌絲體或菌核隨寄主植物在田間越冬,菌核也可以在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選用無病蔥苗,控制種苗傳病;收獲后徹底清潔田園,并進行深耕輪作,重病區至少要進行3-5年輪作;及時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或草木灰消毒土壤;發病初期及時噴藥,藥劑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25%多菌靈250倍液,或40%菌核凈l000-1500倍液噴灑。或每畝用130克70%氯硝基苯粉,混細土13公斤撒于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