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白粉病的防治
蠶豆白粉病

蠶豆白粉病

蠶豆白粉病



【癥狀】為害葉片、莖和莢果。患部表面初現白色粉斑,粉斑擴大后融合,葉面可全部被白粉覆蓋,后期在粉斑上可見針頭大的小黑粒即閉囊殼。本菌侵害幼嫩器官易導致其變形,呈折合、肥腫或皺縮。幼莢變畸形,發育受阻,結實不良。蠶豆白粉病除豌豆白粉病引起的白粉病以外,還有鮑勒束絲殼引起的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莖和莢果,病部表面初現白色粉斑,菌絲體生于葉的兩面,多在葉背面,有時形成斑片,消失或近留存,后期在粉斑上長出針頭大小的小黑粒點,即病原菌的閉囊殼。本菌侵害幼嫩器官易導致變形、肥腫或皺縮,幼莢畸形。
【病因】在潮濕、多雨或田間積水、植株生長茂密的情況下易發病;干旱少雨植株往往生長不良,抗病力弱,但病菌分生孢子仍可萌發侵入,尤其是干、濕交替利于該病擴展,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白粉病品種。
(2)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3)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加強管理,提高抗病力。
(4)發病初期噴灑2%武夷菌素200倍液或10%施寶靈膠懸劑1000倍液、60%防霉寶2號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300~4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6%樂必耕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0倍液,不僅可有效防治白粉病,還可兼治蠶豆赤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