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



【癥狀】大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葉鞘和苞葉。由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向上擴展。病斑長梭形,灰褐色或黃褐色,長5~10厘米,寬1厘米左右,有時幾個病斑連接成大型不規則形,嚴重時葉片枯焦。多雨潮濕天氣,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層。此外,抗病品種上的病斑,沿葉脈擴展,表現為褐色壞死條紋,周圍有黃色或淡褐色褪綠圈。
【病因】1、品種抗病耐病性較差。2、土壤及病殘體中帶菌率高:玉米連作地由于菌源量多,條件適宜時易發病,并傳染流行。3、適宜發病的氣候條件:氣溫20~25℃,相對濕度90%以上,對孢子形成、萌發、侵染有利,所以中溫、高濕的氣候條件利于大斑病發生及流行。4、栽培措施:凡能促進玉米生長健壯,不利于病原侵染的栽培措施都有利于減輕病害。
【防治方法】1、選用抗(耐)病品種。2、實行輪作倒茬,避免連作。3、改善栽培措施,增強玉米抗病性:錯過海南省病蟲害發病的季節進行種植;適當增施磷肥,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易澇地實行寬窄行種植;合理灌溉,低洼地注意田間排水。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抽雄前噴藥2~3次,每次間隔7~10d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