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麥菜灰霉病的防治
2

油麥菜灰霉病

油麥菜灰霉病



【癥狀】此病多從根莖或下部葉片開始發生,由下向上發展,引起葉片萎蔫或植株死亡,最后腐爛。根莖受害初期呈水漬狀,迅速向各個方向發展使根莖腐爛,病部產生灰色霉層。空氣濕度高時,病菌還從葉緣或積水的葉面開始侵染,形成圓形至橢圓形斑,葉緣病斑呈弧形,初為水漬狀,逐漸擴大呈黃褐色,有明顯輪紋,上生灰霉。
【病因】病原是半知菌灰葡萄孢霉真菌。病菌分生孢子梗單生或叢生,淺褐色,有隔膜,基部略膨大,頂端具1~2次分枝,分枝頂端產生小柄,其上著生大量分生孢子,大小為(1200~2800)微米×(10~19.3)微米。分生孢子圓形至橢圓形,單細胞,近無色,大小為(6.3~11.3)微米×(7.5~17.5)微米,平均9.6~15.2微米。
流行情況
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或土壤表層內越冬。主要通過氣流傳播,也可通過未腐熟的堆肥或通過澆水擴散。病菌生長適宜溫度為2~31℃,最適溫度為23℃。保護地氣溫20℃左右,連續相對濕度達90%以上時容易發病。植株葉面有水滴、管理造成傷口、生長衰弱容易染病,特別是春末夏初,植株受較高溫影響或早春受低溫侵襲后,植株生長衰弱,相對濕度達94%以上,發病普遍而嚴重。
【防治方法】
(1)收獲后,及時處理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及時深翻,減少菌源。
(2)加強管理,增強抗病力。
(3)棚室噴撒6.5%甲硫霉威或5%春雷?王銅粉塵劑,每667平方米1次1kg。
(4)露地于發病初期噴灑40%雙胍辛烷苯基磺酸鹽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咯菌青懸浮劑15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30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干懸浮劑8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嘧霉胺懸浮劑1200倍液、55%嘧霉胺?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視病情,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