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黑斑病的防治
甘薯黑斑病

甘薯黑斑病

甘薯黑斑病



【癥狀】本病在甘薯苗床、大田和貯藏期皆可發(fā)生,主要為害薯苗和薯塊。薯苗染病,多在近地際莖基部現(xiàn)近圓形、黑色陷斑,其幼莖、須根亦變黑腐爛,終致死苗“爛床”。大田期和貯藏期薯塊染病,薯塊上現(xiàn)膏藥狀青黑色陷斑,并深入薯肉,味苦。潮濕時斑面初現(xiàn)灰色霉層(病菌無性態(tài)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后現(xiàn)黑色刺狀物(病菌有性態(tài)子囊殼)。病薯不堪食用[癥狀] 甘薯在幼苗期、生長期和貯藏期均能遭受病菌為害,主要為害塊根及幼苗莖基部,不侵染地上部分。育苗期病苗生長不旺,葉色淡,莖基部長出黑褐色橢圓形或菱形病斑,稍凹陷,初期上有灰色霉層,后逐漸產(chǎn)生黑色刺毛狀物和粉狀物。嚴(yán)重時,幼苗呈黑腳狀而死,或未出土即爛于土中,種薯變黑腐爛,造成爛床。病苗移栽大田后,基部葉片變黃脫落,地下部分變黑腐爛,苗易枯死,造成缺苗斷壟。新形成的薯塊,以收獲前后發(fā)病最多,病斑為褐色至黑色,中央稍凹陷,上生有黑色霉?fàn)钗锘虼堂珷钗铩2∈碜兛啵荒苁秤谩?/p>
【病因】病菌以厚垣孢子和子囊孢子在貯藏窖或苗床及大田的土壤內(nèi)越冬,有的以菌絲體附在種薯上越冬,成為次年初侵染來源。病菌主要從傷口侵入。溫度在10攝氏度以上就能發(fā)病,25-28攝氏度最適宜發(fā)病。地勢低洼、陰濕、土質(zhì)粘重利于發(fā)病。
【防治方法】
(1)培育無病薯苗。種薯經(jīng)過嚴(yán)格挑選,汰除病、蟲、凍、傷薯塊,然后進行消毒處理。①溫水浸種 用50~54℃溫水浸種處理10分鐘,適用于北方火炕育苗;②藥劑浸種 用80%“402“1500倍液浸種l0分鐘,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浸種5分鐘,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5分鐘。種薯上床前要施足底肥,澆足水,育苗期注意保溫、煉苗,培育無病壯苗。在北方火炕育苗,可采用高溫,即在種薯上炕后345天內(nèi),將床溫提高到35一38℃,以殺滅病菌,以后經(jīng)常保持25-30℃,并注意煉苗,每次拔苗后澆水,升炕溫1-2天,以利傷口愈合。
(2)栽插無病薯苗。大田栽插時要嚴(yán)格汰除病苗粉劑3000倍液浸薯苗基部(6厘米左右)243分鐘;或剪取春薯蔓扦插,均可收到良好防效。
(3)適時收獲,安全貯藏。同貯藏病害。然后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0倍浸薯苗基部般溫床育情,剪苗后浸藥
(4)建立無病留種地。黑斑病嚴(yán)重發(fā)生區(qū),應(yīng)建立無病留種地。選用3年代末種過甘薯的地塊,采用高剪苗或插春蔓,施無病糞肥、凈水,并注意防治地下蟲.單收、單運、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