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灰霉病的防治
灰霉病

灰霉病



【癥狀】大蒜灰霉病棚室發生較多,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蒜苗葉兩面生有褪綠小白點,擴展后成為沿脈擴展的長形或梭形斑,大小0.5~3毫米,一般從葉尖向下擴展,致多數葉片一半枯黃,病情逐漸延伸到假莖基部,濕度大時,密生較厚的灰色絨霉層,致葉片變褐或呈水浸狀腐爛。貯存期間蒜頭會繼續發病,蒜瓣干枯,表面長出灰霉。
【病因】大蒜灰霉病在田間主要靠病原菌的無性繁殖體,即病葉上的灰霉傳播蔓延。每次收蒜都會把病菌散落于土表,致新生葉染病。
【防治方法】①農業措施選用抗病品種。清潔田園,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防止病菌蔓延。
保護地栽培時適時通風降濕,是防治該病的關鍵。通風量要據蒜長勢確定,外溫低,通風要小或延遲,嚴防掃地風。培育壯苗,多施有機肥,及時追肥、澆水、除草。
②藥劑防治露地大蒜發病初期噴灑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40%多菌靈硫磺膠懸劑800~1000倍液,或50%滅病威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棚室栽培大蒜也可采用煙霧法或粉塵法,在發病始期開始施用特克多煙劑,每100立方米用量50克,或15%腐霉利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667平方米250克,熏1夜,每隔7天1次,也可于傍晚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或10%滅克粉塵劑,每667平方米l千克,每9天1次,視病情注意與其他殺菌劑輪換交替使用。采收前7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