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莖基腐病的防治
茄子莖基腐病

茄子莖基腐病

茄子莖基腐病



【癥狀】定植不久茄秧即可發病,但以門茄坐果后發病最重。多在根莖(地表以下的莖)和莖基部(地表以上附近的莖)發病。病部皮層變褐濕腐,茄株地上部枝葉萎蔫、變黃。病株病部最后凹陷或縊縮、腐爛,皮層易剝離露出暗色的木質部。最后病株枯萎而死。
【病因】營養土帶菌或營養土中有機肥帶菌;種子帶菌;苗床地勢低洼積水;營養缽澆水過多,致使營養土成泥糊狀、種芽不透氣;長期陰雨、光照不足、高溫高濕。感病生育盛期:幼苗期。 感病流行期:2—5月
【防治方法】
①培育無病壯苗。高畦栽培,適時定植,精細定植。
②精細整地、耙松,施足充分腐熟的糞肥。
③坐水定植,定植苗摁實覆好土。以免苗受風搖晃擦傷莖基部。
④如用地膜覆蓋栽培的,定植后用土壓住薄膜孔,以免地膜植穴噴出熱氣灼傷莖基部。
⑤定植后適當控制灌水,即使灌水要灌小水、淺水,切忌大水漫灌。
⑥重病地與非茄科、瓜類蔬菜進行三年輪作。
⑦發病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10%雙效靈300倍液,或25%絡氨銅400倍液,或25%敵力脫2500倍液,或5%菌毒清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