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低溫障礙的防治
茄子低溫障礙

茄子低溫障礙



【癥狀】茄子在育苗或提早、延晚栽培過程中,經常遇到低溫冷害和凍害侵襲。
低溫冷害。棚室或露地茄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遇有輕微低溫,出現葉綠素減少或在近葉柄處產生黃色花斑,病株生長緩慢,植株朽住不長;遇有冰點以上的較低溫度,即發生冷害。葉尖、葉緣出現水浸狀斑塊,葉組織變成褐色或深褐色,后呈現青枯狀,在低溫情況下,甜、茄子抵抗力弱,很容易誘導低溫型病害發生或產生花青素,有的導致落花、落葉和落果。
凍害。遇有冰點以下的溫度即發生凍害,凍害依受凍程度可分四種情況:一是在育苗畦中僅個別植株受凍。二是幼苗的生長點或子葉節以上的3~4片真葉受凍,葉片萎垂或枯死。三是茄子幼苗尚未出土,幼苗在地下全部凍死。四是植株生育后期或果實在田間或運輸及貯存過程中,遇有冰點以下溫度,常常受凍,溫度回升至冰點以上,才開始顯癥,初呈水浸狀、軟化、果皮失水皺縮,果面現凹陷斑,持續一段時間造成腐爛。
【病因】一是播種過早或反季節栽培時,氣溫過低或遇有寒流及寒潮侵襲。茄子冷害臨界溫度因品種及成熟度不同,一般在5~13℃之間,8℃根部停止生長,18℃左右根的生理機能下降。冷害的發生,取決于甜、茄子對低溫的敏感性及其細胞膜脂質含有脂肪酸的飽和程度,脂肪酸飽和度高,遇冷害易凝固,致膜脂質由液晶態轉成凝膠態,使膜透性增強,從而不僅引起植株生理失調,還會引起原生質環流變慢或停止,造成細胞缺氧。生產上經常遇到雖在同一次寒流襲擊下,但幼苗或成株受凍情況差別很大,這與品種、播期、施肥、覆蓋物、放風、澆水、地理位置、地勢等多種因子有關。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濟南早小長茄、長茄1號、齊茄1號等耐低溫弱光品種和內茄1號、內茄2號、早熟墨茄、三月早茄、新鄉糙青茄等耐寒品種及遼茄1號、4號,齊雜茄2號,沈茄2號等早熟品種。
(2) 生產上遇有寒流或寒潮侵襲,出現大降溫天氣時,要及時增加覆蓋物或加溫,土壤于旱的要澆水,寒流過后要千方百計把棚溫和地溫提高到13℃以上,避免低溫型病害發生和蔓延,一旦發生凍害上午要早放風、下午晚放風,盡量加大放風量,以避免升溫過快,使寄主細胞間的冰晶慢慢融化成水,并被原生質吸收,這樣就能大大減輕受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