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莖茴香灰霉病的防治
灰霉病

【癥狀】球莖茴香灰霉病為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苗期染病,幼苗呈水浸狀腐爛,上生灰色霉層,條件適宜,造成大量死苗、爛苗。成株染病時,葉片初期呈褐色壞死,以后在病部產生灰霉,并引起臨近植株發病壞死。
【病因】 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殘體上越冬越夏,溫度在20~30℃。病菌耐低溫度,7—20℃大量產生孢子,苗期棚內溫度15—23℃。弱光,相對濕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時易發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氣流,灌溉及農事操作從傷口、衰老器官侵入。 如遇連陰雨或寒流大風天氣,放風不及時、密度過大、幼苗徒長,分苗移栽時傷根、傷葉,都會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在種植或定苗前用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的特克多懸浮劑1000倍液、50%溶菌靈可濕性粉劑和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對棚室土壤、墻壁、棚膜等噴霧,進行表面滅菌。發病初期可用上述藥劑,按使用說明的濃度及時噴藥防治。植株茂盛時選用防治灰霉病粉塵劑噴粉防治。效果較好。噴藥后注意放風降濕并適當控制澆水,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及時深埋或燒毀,消滅病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