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茶色果的防治
番茄茶色果

番茄茶色果
番茄茶色果


【癥狀】又稱著色不良果,果實成熟后變紅,但紅中顯露出褐色而使果實呈茶褐色,果實表面發污,光澤度差,商品性明顯降低。
【病因】茶色果是果實成熟過程中色素變化不正常所致。由于果實的葉綠素分解慢而番茄紅素(又稱茄紅素)形成量又少就會形成茶色果。低溫、弱光是產生茶色果的根本原因,果實成熟期氣溫低于24℃,葉綠素就會增多,并延遲番茄紅素形成,導致茶色果的出現,1~2月栽培時茶色果多。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偏施或過量施用氮肥,土壤鹽分濃度過高,各種元素吸收過多,植物體內鹽分濃度提高,妨礙了果實葉綠素分解而引起的。也可能是鉀、硼缺乏,葉綠素分解酶活性低,導致果實不能轉紅。在連作、土壤鹽漬化的棚室,若再過量施肥,則容易引起茶色果。茶色果的發生還與土壤水分有關,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透氣性差的沿海低洼地區的保護地茶色果發生較多。
【防治方法】①環境調控保護地番茄需要有1000~1100℃以上的有效積溫才能開始著色,即番茄黃色素和紅色素交互發生,果實逐漸呈現粉紅色。紅色素在10~25℃下開始顯現,20~25℃顯現迅速。在溫度過低光照又弱時,會抑制紅色素顯現,使果實著色不勻,色澤不鮮艷。因此,果實成熟期保持棚室薄膜清潔,適當提高溫度,保證白天溫度在25℃以上,但不能過高。不宜過度密植,及時摘除底部老葉,增強田間通透性。
②正確使用乙烯利進行果實催熟處理可進行株上涂果催熟,方法是當果實長到足夠大小,顏色由綠轉白時,用800~1000毫克/升的乙烯利直接涂抹植株上的果實,乙烯利應涂在萼片與果實的連接處。4、5天后即可大量轉色。也可采用全株噴藥的方法催熟,方法是在植株生長后期采收至上層果實時,可全株噴灑800~1000毫克/升的乙烯利,既可促進果實轉紅,又兼顧了莖葉生長。在采收最后一批果實前,用4000毫克/升的乙烯利全田整株噴灑,可加快成熟,提高產量,不考慮植株死活,因為采收后就拉秧了。
③科學澆水采用滴灌或膜下澆水方式,澆水要適時、適量,保持土壤濕度適中,避免忽干、忽濕或過干、過濕。低洼地塊栽培番茄時,應進行高畦栽培,提高土壤透氣性,注意排水。
④科學施肥避免偏施或過量施用氮肥,避免營養生長過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