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炭疽病(圍小叢殼)的防治
山藥炭疽病

山藥炭疽病
山藥炭疽病



山藥炭疽病(圍小叢殼)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和莖。葉片染病 病斑圓形至橢圓形,中間灰白色至暗灰色,邊緣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顯,后期病部兩面生出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飽子盈;莖部染病 初生梭狀不規則蹦,中間灰內色、黑色,嚴重的上、下病確融合成片,致全株變黑而干枯,病郡長滿黑色小粒點。
【病因】 以菌絲體和分生飽子盤在病部或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翌
年6月產生大量分生飽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不斷擴大蔓延,一在延續
到收獲,氣溫25一30C,相對濕度80%易發病。天氣溫暖多濕或霧大露重有利發病,偏施
過施氮肥域值地郁蔽、通風透光不良會使病害加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選用日本白山藥、毛山藥、早白薯山藥等耐病品種,發病地塊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
(2)收獲后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并深翻土壤。
(3)采用高支架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田間小氣候。
(4)加強田間管理,適時中耕除草,松土排漬;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適當增施磷鉀肥,少施氮肥,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