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褐斑病(薯茹色鏈隔飽)的防治
山藥褐斑病

山藥褐斑病

山藥褐斑病



山藥褐斑病(薯茹色鏈隔飽)
【癥狀】 又稱灰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斑出現在葉片兩面,近圓形至不規則形,大小因寄主品種不同而異,一般2一21毫米,葉面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一2個黑褐色細線輪紋圈,有的四周具黃色至暗褐色水浸狀暈圈,濕度大時病琉上生有灰黑色霉層。葉背色較淺,為害重。
病原 Phaeoramularia dioscorecae稱薯蕷色鏈隔孢,屬子知菌類真菌。子實體生在葉的網面,子座生在表皮下,近球形,褐色i閑絕體內生,分生飽子梗3一22根簇生,淺青色,基部略寬,平滑,直立或稍曲,有時近端部具l曲膝狀折點,飽痕疤明顯座落在陡細窄圓錐形頂部和折點處,橫隔膜0一1個或不明顯,微米,產飽細胞與分生飽子梗合生。分年飽子平滑,淡背黃色,鏈生,閩樁形至倒棍棒狀,百在或心曲,頂部圓形或圓錐形,飽痕疤明顯,基部倒圓錐形平截,臍明顯,寬1·3一2·5微米飛一一8個橫隔膜。
【病因】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翟年存李,溫、濕哩適'h:門、f,分年飽子倍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后病部又產年分比飽子,進行冉侵染。淺病在河嘲鄭州8一9川發生,嚴重的病瑚布滿葉面,致葉汁干枯。
【防治方法】 (1)秋收后及時浦沽舊園,把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2)雨季到來肘噴灑75%阿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基硫茵靈·硫磺懸浮劑剮們倍液、50%多·霉威(多菌災加萬霉靈)可濕性粉利800一9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