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干腐病的防治
馬鈴薯干腐病

馬鈴薯干腐病

馬鈴薯干腐病



馬鈴薯干腐病
Fusarium coeruleum,稱深藍鐮飽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前者菌絲棉絮狀,能產出黃、紅、紫等色素。分生飽子梗聚集成墊狀分生飽子座。大型分生飽子鐮刀形,或紡錘形,多具3個分隔,聚集時呈粉紅色或黃色及藍紫色。腐皮鐮飽見黃瓜根腐病菌。
【癥狀】 侵染塊莖。發病初期僅局部變褐稍凹陷,擴大后病部出現很多皺摺,呈同心
輪紋狀,其上有時長出灰白色的絨狀顆粒,即病菌子實體,剖開病薯可見空心,空腔內長滿菌絲,薯內則變為深褐色或灰褐色,終致整個塊莖僵縮或干腐狀,不堪食用。
【病因】病菌以菌絲體或飽子在病殘組織或土壤中越冬,多系弱寄
生菌,從傷口或芽眼侵入。病菌在5一30C條件下均能生長。貯藏條件差,通風不良利于
發病。
【防治方法】(1)生長后期注意排水,收獲時避免傷口,收獲后充分晾干再人窖,嚴
防碰傷。(2)窖內保持通風干燥,窖溫控制在1一4℃,發現病爛薯及時汰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