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綿疫病的防治
綿疫病

綿疫病

綿疫病



【癥狀】茄子綿疫病俗稱“掉蛋”、“水爛”,各地普遍發生,茄子各生育階段皆可受害,損失可達20~30%,甚至超過50%,是茄子主要病害之一。幼苗期發病,莖基部呈水浸狀,發展很快,常引發猝倒,致使幼苗枯死。成株期葉片感病,產生水浸狀不規則形病斑,具有明顯的輪紋,但邊緣不明顯,褐色或紫褐色,潮濕時病斑上長出少量白霉。莖部受害呈水浸狀縊縮,有時折斷,并長有白霉。花器受侵染后,呈褐色腐爛。果實受害最重,開始出現水浸狀圓形斑點,邊線不明顯,稍凹陷,黃褐色至黑褐色。病部果肉呈黑褐色腐爛狀,在高濕條件下病部表面長有白色絮狀菌絲,病果易脫落或干癟收縮成僵果。
【病因】由茄疫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株殘留組織上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卵孢子經雨水濺到植株體上后萌發芽管,產生附著器,長出侵入絲,由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病部產生的孢子囊所釋放出的游動孢子可借助雨水或灌溉水傳播,使病害擴大蔓延。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發展。一般氣溫25~35℃,相對濕度85%以上,葉片表面結露等條件下,病害發展迅速而嚴重。此外,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管理粗放、偏施氮肥、過度密植、連茬栽培等,也會加劇病害蔓延。
【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 如興城紫圓茄、貴州冬茄、通選1號、濟南早小長茹、竹絲茄、遼茄3號、豐研11號、青選4號、青選4號、老來黑等。
②加強管理 與非茄科、葫蘆科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選擇高燥地塊種植茄子,深
翻土地。采用高畦栽培,覆蓋地膜以阻擋土壤中病菌向地上部傳播,促進根系發育。雨后及時排除積水。施足腐熟有機肥,預防高溫高濕。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植株抗性。及時整枝,適時采收,發現病果、病葉及時摘除,集中深埋。
③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百得富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克露(克霜氰)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2.5%抑快凈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5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或30%DT懸浮劑4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噴藥要均勻周到,重點保護茄子果實。一般每隔7天左右噴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