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灰霉病的防治
韭菜灰霉病
韭菜灰霉病
韭菜灰霉病


病原Botrytiscinerea
【癥狀】韭菜灰霉病是韭菜最主要的病害,發生普遍,其中在冬春保護地韭菜生產中為害嚴重,輕者減產10%左右,重者減產達20%以上。主要為害葉片,開始在葉片上產生白色至灰白色的斑點,后來擴大成梭形或橢圓形病斑,潮濕時,病斑表面生有灰褐色稀疏霉層。嚴重時,病斑連成片,致使半葉或全葉枯死。還有從葉尖、葉鞘或刀口處呈水燙狀污綠色斑,后往下腐爛,病斑多呈半圓形或呈“v”字形,最后全葉爛光,病部表面密生有灰色霉層。有時候,在枯死部可見到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色的小菌核。
【病因】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在適宜的條件下,菌核萌發產生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侵染葉片,引起田間最初發病。在發病的部位上又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蔓延。到了夏天,菌核越夏,秋末初冬扣棚后,又侵染發病為害。病菌生長的溫度是15~30℃,產生菌核的適溫27℃左右,相對濕度75%以上時開始發病,相對濕度93%以上時發病嚴重。塑料棚栽培,由于通風不良,日夜溫差大,容易結露,棚膜滴水、葉面結露有露水,為病菌提供了致病條件。一旦發病,擴展迅速,發病嚴重。種植抗病品種,如鐵苗發病輕,若種的是感病品種,如漢中冬韭發病重。重茬,施肥不足或施氮肥過多,植株生長弱,病勢加重,澆水過多,濕度大,通風不良,光照不足,發病也重。
【防治方法】①農業措施重病田實行與非百合科蔬菜輪作2年以上。種植抗病品種,如寒凍韭、津南青、河南791、克霉1號、中韭2號、大白根、鐵苗、黃苗等品種比較抗病,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種。加強通風透光,上午先放風排濕,后閉棚增溫到32~35℃(此溫不利于病菌發生發展),下午放風,降低棚內濕度,夜間閉棚保持稍高的溫度,可降低相對濕度,不利于灰霉病的發生發展。科學澆水和做好增溫保溫工作,適當控制灌水,灌水時不宜大水漫灌,有條件的地方最好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水,既節約水,又可降低濕度。外面溫度低時,要做好增溫保溫工作,減少棚內晝夜溫差,控制葉面結露,可減輕發病。收割韭菜后要及時徹底清除散落的韭菜葉,不能隨意亂丟,應裝在塑料袋內或集中起來,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可減少病菌在田間傳播。
②物理防治最好使用無滴膜或紫外線阻斷膜。紫外線阻斷膜是在制膜之時加進了紫外線阻隔劑,扣膜后,由于缺少紫外線刺激,分生孢子不能發芽,發病明顯減輕。
③藥劑防治發病初期或每次給韭菜培土前,可用3.3%特克多煙熏劑,10%速克靈煙劑,或15%腐霉利煙劑,或15%多霉清煙劑,每667平方米每次250克,傍晚密閉煙熏,隔7天熏1次,連熏4~5次。也可噴粉防治,發病初期,可噴6.5%甲霉靈粉塵,或5%滅霉靈粉塵,或5%利得粉塵,每667平方米每次噴1千克,用噴粉器,噴頭向上,噴在韭菜上面空間,讓粉塵自然飄落在韭菜上,隔7天噴1次,連噴4~5次。還可噴霧,可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萬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利得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霉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灰霉寧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隔7天噴1次,連噴4~5次。應注意的是,噴藥液必須選晴天,遇到陰天或雨天不能噴藥液,因為增加了濕度,影響效果。解決的方法,可改用煙熏防治或粉塵防治,因為這兩種方法,不受氣候影響。如果進口藥速克靈已連續多年使用,產生了抗藥性,就要停止使用,改選用其他藥。現國產藥不少,可選用效果好、價格又比較便宜的使用,如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或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
另外割韭菜后要及時噴藥,防止刀口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