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瓜王”劉英奎的創業故事
蔬菜網 時間:2018/2/2 來源:吉林日報 閱讀數:470
“養活孩子吊起來”,“東北八大怪”之一。
如果您偷閑來到吉林市高新區新北街道南三道村村民劉英奎的金色秋天生態園,看到這里種瓜吊起來的情景,腦海中也許會浮現出這個場面。
吊起來種瓜,這個絕活兒叫“嫁接吊蔓立體栽培技術”,它不僅給劉英奎和吉林省300多農戶帶來了豐厚收益,也成就了一個平凡農民的不平凡創業路。
“這套技術*為突出的優點是高產高效……”談起“嫁接吊蔓立體栽培”,劉英奎如數家珍。別人種瓜“種一季,歇八年”,劉英奎是年年豐收年年種。用這套新技術,每斤香瓜均價不低于5元錢,算總賬,綜合效益至少是老辦法的5倍,弄好了,可達到10多倍。
保證高品質,科學管理是支撐。在田間管理上,他經營的生態園主要以農家肥做底肥,從源頭上確保無公害;結瓜期降低氮肥用量,隨水沖施適量的高鉀復合肥,白天保持充足的光照,盡可能增大棚室內晝夜溫差,從而提升香瓜的甜度;采收前一個月左右開始控制澆水,不斷提高甜瓜品質。
味道甜美,安全綠色,采收期長……劉英奎“吊”起來生產的甜瓜就是不一般:每年從5月初開始一直到10月底,在這兒都能吃到甜瓜。加之產量高,一棵瓜秧能結16個甜瓜,每畝地可以生產2萬多斤,經濟效益10多萬元。2017年,劉英奎2.5公頃土地上的6個日光溫室、14個日光大棚,產甜瓜50萬斤左右,純收入200多萬元!
因為供不應求,劉英奎賣瓜很少和人講價。本地客戶買瓜,包括市內幾家專賣店要貨,都要自己前往生態園取貨。而且,上海等外地客戶大量要瓜,生態園開出的都是市場價,加上運費代為發送。
劉英奎的“種瓜傳奇”,不僅體現在新技術上,也體現在他多年秉持的樸素生意經上。雖然目前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他從來都是算大賬,不算細賬。“咱現在不能保證每個瓜都是優品,品質差點兒的,我不賣,作為回饋,送給客戶,讓大家嘗一嘗‘差瓜’的味道,自然堅定了對好瓜的向往。”劉英奎笑著對記者說。
“江城瓜王”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農民前來請教,劉英奎總是有求必應,無私地傳授“種瓜經”。無論是通過微信、QQ,還是電話咨詢,都會耐心地答疑解惑。在他的直接帶動下,省內已有300多農戶在從事高端香瓜生產。
目前,他的甜瓜生態園已成為吉林市農廣校新型職業農民的實訓基地,是吉林市農廣校學員現場觀摩、實訓操作、技術交流的平臺。作為吉林市新型職業農民的典范,許多人慕名而來,每年來這里參觀學習的達3000多人,不僅帶動了省內相關農戶從事高端香瓜的生產,也燃起了更多職業農民增收致富的希望……“吊”起來的“瓜王故事”,正在演繹新的傳奇。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