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放大
張渭章,男,1964年生,浙江之豇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2001年度被授予 “浙江省十大優秀青年”光榮稱號; 2002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度作為第一完成人的“中國長豇豆種質資源的鑒定評價和利用研究”成果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度參加完成的“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評價與利用”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近年來主要從事蔬菜新品種選育和栽培研究,并在這一領域積極推動了當地及周邊地區的農業發展。15年來,針對生產需求開展科技攻關研究,充分發揮科研人員作為“第一生產力”的源作用,積極促進農業生產的科技進展。同時,大力開展應用理論研究,積極的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生產,參與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項目:主持承擔 “中國長豇豆抗煤霉病資源的篩選和抗性遺傳研究”;主持承擔“豇豆煤霉病的抗性機理研究兩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承擔(第二主持人)省科技攻關項目“工廠化栽培蔬菜新品種選育和推廣”;主持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長豇豆優異種質資源的鑒定評價和利用研究”;主持承擔省年度重大項目“優質、高效蔬菜新品種選育研究”;主持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工廠化設施栽培專用蔬菜新品種選育”的部份內容,已育成的新品種成為當前效益農業中的主要品種之一。主持承擔省重大科技項目“優質、多抗、高效蔬菜種質創新研究及種子產業化”;主持承擔國家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項目“優質、多抗、無支架豇豆新品系之豇矮蔓系列的區試和示范”;主持承擔省科技廳項目“苦瓜功能型專用新品種的選育及高附加值加工工藝的研究”等重要科研項目,為農產品抗病性遺傳和抗病機理研究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使科研成果在最小的時間維度上與最大的空間維度上轉化為切和實際社會的三農效益。
十幾年來經過對蔬菜育種,尤其是對長豇豆育種的潛心研究,建立了我國長豇豆的系統資源庫,并從中挖掘發現百個優異品種,其中包括6個高蛋白含量品種,7個矮生無支架品種,3個特早熟材料品種,23個抗病毒病品種,41個抗煤霉病品種和20個抗銹病品種。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后,完善和制訂了一整套豇豆煤霉病、銹病和病毒病的抗性接種辦法。通過遺傳分析確定了Cer1和cer2兩對抗豇豆煤霉病基因,明確了豇豆重要農藝性狀的遺傳方式等。多年心血凝練出的優秀成果,幫助浙江省在全國長豇豆研究的學術領域中處于傲人地位,其中包括通過省品審會認定的之豇系列豇豆新品種7個,通過省品審會審定的毛豆新品種2個,西瓜新品種2個;這些新品種每年在生產上的推廣面積達到數百萬畝,年增社會經濟效益5億多元,目前為止,已累計在省內外推廣1500多萬畝,累計增加社會效益70多億元,為浙江省乃至全國的“三農”產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獲獎時間 |
獎勵名稱 |
獎勵等級 |
1991年 |
栽培棉和野生棉種的種間雜交及其轉育和利用 |
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1994年 |
雙抗、優質、秋季專用豇豆新品種秋豇512的育成和應用 |
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2000年 |
中國長豇豆種質資源的鑒定、評價和利用研究 |
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3年 |
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評價與利用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05年 |
設施專用長豇豆新品種“之豇特早30”的育成與推廣 |
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2001 |
浙江省十大優秀青年 |
2002 |
國務院政府特貼 |
2005 |
杭州市有突出貢獻農業科技工作者 |
2005 |
杭州市首屆十大民營科技新星 |
關閉